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旅游|汽车|教育|读图|城市
滨州

新浪山东>滨州>旅游·赏地>正文

水泽万物生和谐 美丽滨州赛江南

2019年02月26日 11:05 政府网站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成为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水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人水关系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着力解决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水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

魅力中海风景区魅力中海风景区

  近年来,滨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指导,把水生态文明融入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不断推进水利会战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展开了滨州现代化水利事业发展新画卷,有效实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支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水生态保障。

  2018年12月14日,滨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顺利通过验收,探索形成的“引黄生态智慧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可供全国推广

  滨州属于滨海引黄灌溉水网区,黄河水是全市生产生活最主要的水源,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市面临着供水安全保障与用水指标约束、水环境污染、近海生态退化等主要水问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脆弱,亟需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必须厉行节约,确保持续供水;必须调配均衡,实现水利万物;更需保护和修复水环境,还滨州人民以碧水清河。

新立河与新开河交汇处新立河与新开河交汇处

  多年来,历届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宏伟战略,努力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城市品牌,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加强工程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全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建设四环水系45公里,“五海”水库蓄水量达7000多万立方米,滨州主城区初步形成了“四环”相连、“五海”呼应、“河海”连通的“水中城市”。通过十年林水会战,全市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413项,13处引黄灌区日趋完善,农村千吨万人规模化自来水供水人口普及率达到92.5%。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以水利工作取得的坚实成效为基础,2014年水利部正式启动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以后,市委、市政府积极申请并得到批复,成为全省6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5月15日,我市召开动员会议,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省政府批复的《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水土相宜、河海共融、产兴物丰、城润乡秀”为创建目标,和“近海-河湖-陆域”多板块一体、“水量-水质-生境”多过程联调、“制度-工程-文化”多手段治理、“生态-社会-产业”多目标协同的总体思路,市县两级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市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导、分工合作、重点引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供水防洪防潮排涝安全、水环境生态健康、水土开发有度、水产业经济繁荣、水资源管理高效、地区水文化繁荣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灌区。

蒲湖胜景蒲湖胜景

  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以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节水生态灌区建设与改良、城市节水减排与水系生态化升级、多功能生态水网建设与提升、近海滩涂生态修复与保护、水文化构筑与文明意识培育 “六大行动”为核心任务,集中实施了12项示范项目建设、111项重点工程,试点期计划总投资78.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8.8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任务,2018年12月14日通过验收。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滨州市探索形成了以“渠系水网生态化、灌溉水肥一体化、田间秸秆资源化、面源防治链条化、用水监控智能化、农业水价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引黄生态智慧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与参考模式。

  把厉行水资源节约、促进全民节水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打造出滨州节水模式品牌,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近300万亩

  近年来,滨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有力提升了农业、工业、生活等节水成效。

  2018年,滨州市持续推进节水生态灌区建设,实施了簸箕李、韩墩、小开河、打渔张、白龙湾5处大型灌区和大道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629亿元,衬砌渠道35.1公里,灌区引输水能力持续提升;完成投资1.49亿元,实施了滨城、沾化、邹平、惠民、阳信、博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项目区建成了水网、电网、路网、林网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35万亩。 

恢弘打渔张恢弘打渔张

  滨州市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农业节水路径,创新形成了“小单元全智能灌溉系统+政府主导公司经营村级服务” 阳信节水新模式,农民只需一张IC卡,就能实现轻松浇地,亩次用水量由大约80立方米降到60立方米,费用由每亩30—50元降到15—20元,有效解决了节水灌溉、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等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被列入省级水利技术推广项目,进而成为全国节水示范。目前,全市已完成推广建设面积45万余亩,成立运营管理公司13个,覆盖阳信、沾化、惠民、滨城4个县区、12个乡镇、25万亩项目区。积极探索农业水价和区域水价改革,2018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51.2万亩,累计面积达到125.9万亩,初步建立起合理反映成本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利于农业节水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及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工程产权制度和运行管护机制,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91个、配备村水利员5411人;在邹平市设立区域综合水价改革研究试点,完成了《邹平县地表水利用综合水价与补偿机制研究报告》,启动制订《滨州市地表水利用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方案》。

  2018年,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280万亩;阳信、博兴县积极申报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顺利通过水利部复审。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期间,全市完成工业节水项目23个、节约水量293万立方米,组织60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业上增加再生水利用4598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8%。

美丽的黛溪河美丽的黛溪河

  为不断擦亮节水工作滨州模式的品牌,全面提升节水工作水平。当前,市水利部门确定新的工作目标,2019年将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03万亩,到2020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到337万亩,力争全省一流。持续推广小单元管道灌溉和喷灌、微灌精准灌溉,推进节水灌溉向规模化发展。投资1.62亿元,实施完成韩墩、簸箕李、小开河三大市属灌区和白龙湾、打渔张、大道王三个县属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坚持水利工程生态化理念,有效保护和修复全市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生态与水环境,滨州处处呈现出水丰、草绿、鸟鸣和谐景观

  水泽万物,万物因水才有生机。作为严重水资源缺乏地区,如今的滨州处处呈现出水丰、草绿、鸟鸣的和谐景观,全市建设了以中海、打渔张灌区、小开河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1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广大市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首选;秦台河、新立河与张肖堂干渠三条河道黑臭水体的治理和黄河水“清水入城”工程的实施,使人民的生活与碧绿明净的水越发亲近。

  这些年,滨州市坚持水利工程生态化理念,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引黄灌溉系统生态化升级、城市节水减排与水系生态化升级、多功能生态水网建设与提升、近海滩涂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作,有效保护和修复了全市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生态与水环境,滨州市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从29.4%提高到70.6%;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增加了大约10%,达到海洋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的海域面积占到全市海域总面积的80.66%,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92%。

碧水蓝天狮子刘碧水蓝天狮子刘

  试点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期间,滨州市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河湖与湿地生态修复,主要完成了西沙河、新立河、秦台干沟等12条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完成西沙河湿地公园工程、北环河湿地公园、秦台河湿地二期工程,完成了河库生态保护带、环城水系保护带、城市绿地保护带绿化建设,新增造林面积45.4万亩,涝洼地改建成湿地7处。完成了“四环五海”提升改造工程,秦皇河湿地、鲲鹏湖湿地、新立河公园、新滨公园、蒲湖公园、蒲河湿地、龙江湿地实现水系连通,大大改善了局部气候和水环境状况;完成了沾化区徒骇河—思源湖等生态水网建设,使周边形成了万亩生态林场,打造了河流-湖泊-海洋-引黄干支渠生态水网体系;实施了麻大湖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麻大湖的水质由Ⅴ类提高到Ⅲ类,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秦皇河湿地公园、小开河沉沙池湿地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惠民刘黄沟湿地公园、龙江湿地公园成功创建为省级湿地公园;实施了河口近岸海域湿地修复、循环水生态化海水养殖、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区管理工程,有效修复了水域渔业资源,

  同时,滨州市加快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水污染深度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工作,新建截污闸36座,新铺设污水管线8000米,中心城区45个排水单位实现雨污分流;市辖区、县、乡镇完成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配套管网建设工程24项,新增处理能力44.5万吨/天,新增再生水回用3万吨/天,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目前全市运行2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提升至94.5万吨/天。邹平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治污项目采用的石灰-粉煤灰工艺属于国内首创;积极开展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作,落实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河湖晨曦三河湖晨曦

  滨州市狠抓河湖管护的长效机制,积极落实河长制,建立健全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河湖划界确权工作,全力构建良好的河湖管护秩序。目前,全市已公布市级河湖长28位、县级河湖长199位、乡级河湖长863位、村级河湖长3286位,共计4376位河湖长。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2018年,全市全面开展了水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推进“清河行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饮用水水源地治理,累计整治各类水环境突出问题628处,成功解决了一大批长期侵占河湖岸线、影响防洪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改善了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我市水功能区达标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持续推进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的同时,对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农业加快向集约循环发展与绿色发展转型,全市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9.3:50.3:40.4发展到2017年的9.1:46.8:44.1;“四环五海”45.3公里环城水系、2万亩环城绿化带、8个环城景点及12.37平方公里水面,带动了周边土地大幅增值,已经成为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市水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打渔张水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经过水土流失治理的邹平樱花山年可接待游客数十万人。

  建立“外引内蓄、库河相连、多源互补、城乡一体”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城乡供水水量充沛可靠、水质安全达标,农田“靠天吃饭”问题有效解决

  为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维护水循环系统健康,滨州市大力实施各项工程,加强建设提升全市水网系统,建立“外引内蓄、库河相连、多源互补、城乡一体”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全市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航拍惠民湖航拍惠民湖

  水库等蓄水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确保了城乡供水水量充沛、可靠。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全市投资9亿元,新建金沙水库、锦秋水库和雾蓿洼水库,新增调节能力近1亿方,目前全市已建成平原水库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9处,黄河以北7县区全部实现了平原水库城乡一体化供水,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同时,累计完成投资15.37亿元,建成使用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完成投资18.2亿元完成国家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全市形成多水源联合配置格局。

  推进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和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水质持续良好。依法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14座平原水库、4处地下水水源地及5处引黄干渠水源地实施物理和生物隔离防护,提升了8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具备了106项指标检测能力,高标准实施完成城镇供水规范化考核工作,初步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站网和生态保护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每月对全市24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每季度对全市19处供水水厂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博兴县、邹平市机井地下水供水水质进行42项常规指标抽检,定期开展水源地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全市农村千吨万人规模化集中供水人口达到252.1万人,位居全省前列。实施完成沾化区、惠民县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改善饮水安全人口18.8万人;持续推进“直饮水”工程,累计安装处理设备130余台套,受益村庄130余个,受益人口6.5万人,累计受益人口达到49.3万人; 2018年底全市省定扶贫工作556个重点村全部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水利行业扶贫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11月12日,滨州市对农村饮水两年攻坚行动进行了部署安排,将于2019年底前,对贫困村全部接上、用上规模化供水水厂的自来水,到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农村户户通自来水。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

  近年来,滨州市通过完善现有防洪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水库、塘坝为调蓄节点,湖泊为蓄滞洪区,河流为排泄载体,不断夯实防汛工程基础,全面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和防汛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了防洪除涝和雨洪水利用能力。2018年,投资8000万元,实施完成徒骇河廿里堡闸除险加固工程;投资7699万元,完成了滨城区西沙河、阳信县东支流、惠民县沙河、博兴县北支新河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共治理海河流域河道20条、529.9千米、维修及新建建筑物293座;治理淮河流域河道8条、247.3千米、维修及新建建筑物721座;加固防潮堤6.9公里。全市区域排涝标准由不足3年一遇提高到5至10年一遇,河段两岸堤防全面达到20年一遇,部分中小河流可达到5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2018年汛期,滨州市平均降雨510毫米,较历年偏多34%,又史无前例的连续遭受了“安比”“摩羯”和“温比亚”3个台风袭击,辖区内无一人因灾伤亡,防汛工作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统筹抓好抗旱,解决农田“靠天吃饭”问题。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引水13.41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55.5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8.92万吨;针对全市27.25万亩缺水旱地,集中力量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完成沾化区、无棣县旱地治理面积4.65万亩。2018年年初,全市85万亩田地出现旱情,市水利部门积极主动协调黄河部门开展引水抗旱,创新探索实施了冬灌引水试点工作,实现了灌区上下游县区的错峰灌溉,提升了抗旱整体调度水平。

引黄济青沉沙池出口闸引黄济青沉沙池出口闸

  非工程措施有力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居民水生态意识和水文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在高质量建设各项水利工程的同时,切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持续加强全市水情与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教育,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和谐发展,有力了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

  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首要任务,以“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核心,狠抓水资源管理关键环节,转变过去粗放式的静态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的动态管理模式。编制《滨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滨州市节水规划》,出台了《滨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滨州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滨州市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细则》等规范性文件、76项制度;根据各县市区用水实际调整下达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全面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2018年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16.265亿立方米以内;新增取水非常规水源占34%,封闭自备水源井347眼,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2%,取水许可管理范围内实施计划用水管理的水量比例达到70%以上。我市在山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长江黄河两水交汇长江黄河两水交汇

  建设“智慧水利”,优化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全市完成市、县两级信息采集系统整合,建成市水利信息化信息调度中心、水利信息网络、水利数据管理平台和水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了市水利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和现代水网工程联合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450处国控、省控、市控点的安装,着力提高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率,全市重点取用水户远程实时监控率达到了83.3%;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2018年办理水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1件,全程网办率达到100%。

  大力提升全市居民水生态意识和水文化认知水平,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效益显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间,滨州市突出打渔张灌区、韩墩灌区、小开河灌区建设,出版了开灌60周年纪念专辑《平野沧流》,建立了打渔张灌区网站,并将打渔张灌区历史编入中小学教育读本,积极传承和发扬黄灌区文化。完成了惠民县古护城河绿化护岸提升工程,融合了古护城河的排涝、航运、战略防护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传说、上善若水理念、天人合一思想的人文意义,形成了惠民特色文化小镇。组织开展水生态专题征文、专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节水进校园、水生态培训等系列活动,制定公务员各岗位水生态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和公众的水生态文明意识。精心打造体验基地,建成滨州市水文化馆、樱花山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思源湖、打渔张灌区、小开河灌区等5个水生态体验的教育基地,极大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来源: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