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旅游|汽车|教育|读图|城市
滨州

新浪山东>滨州>资讯>正文

我和农民群众的不解情缘

2018年12月14日 11:25 商讯 

  回想十八年来走过的工作历程,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作为一名纪检工作者,作为一名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一名党外人士和市、县政协委员……此时有太多太多的画面在脑海中涌现,有太多太多的思绪回到从前。多个岗位历练,多种角色体验,让我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在实践中走向成熟。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生中最难忘的收获,那便是与农民群众结下的不解情缘。

  2007

  记得2007年刚到洋湖乡,正为工作找不到切入点而苦闷焦虑之时,一封群众来信深深触动了我。那封题为《关于扶植基层文化发展建议》的信中有几句这样写道:“老百姓如今不愁吃不愁喝了,可他们却觉得像是缺失了什么,尤其是独守空巢的留守老人,他们更是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为了排解寂寞,村里的几个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为群众演出,而他们的演出舞台只能在马路上,夏天还可以,冬天怎么办,老人经不起冻。”……捧着这封信,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面对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头,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的审视和定位。

  找到努力的方向后,我的办公室就从乡政府搬到了群众的家中。经过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改变基层文化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文化在农村的“扎根”问题,有了内生力的驱动,群众文化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决定依托本乡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变文化“输血”为自身“造血”,打造一批“不走”的文艺队伍,让民间艺术瑰宝在本土得以传承发扬。在我的积极引导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几年间全乡90%的村庄都成立了自己的庄户剧团,像种庄稼一样红红火火地“种”起了文化。借助于我们搭建的“百姓大舞台”、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载体,群众纷纷登上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真正成为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角。我们探索建立的“以人为本种文化”模式以及“跳出文化抓文化,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大文化建设品牌成为被国家和省市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亮点。洋湖乡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秧歌艺术之乡”、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鼓子秧歌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这期间,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亲眼见证了他们为传承民间艺术所做的平凡而感人的付出。可以说,是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的共同心愿和使命让我与朴实善良的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收获了别样的感动……

  不会忘记,全县梨花会期间需要秧歌队助兴演出时,一个电话、一声召唤,远在天津、北京等地打工的乡亲们纷纷自费赶回义务演出,没有任何报酬、没有一分钱务工补偿,“仗义”的乡亲们让我完成了一个很多人看来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不会忘记,当范英庄村的大秧歌重新火起来登上荧屏后,激动自豪地乡亲们深夜打来电话,集体用掌声对我表达谢意,那一刻,朴实的他们让热泪盈眶的我亲身感受到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价值,体会到了“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的分量!

  我常想,这几年我与群众到底建立了怎样一种感情?想起每逢大年初一与乡亲们一起扭秧歌过大年,热情的他们总是争相邀请我去家里吃饺子,我离开了洋湖他们依依不舍,赶到家里为我送上题字的牌匾;想起每年过冬时,家住70里外的冯大姐都会一路颠簸地为我送来亲手缝制的棉袄,而自己却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想起一位孤寡老人将含辛茹苦撰写并珍藏多年的十几万字老资料郑重的交到我的手上,说“交给你我放心”;想起2011年正月十三,乡里秧歌队来县城汇演,孩子刚出满月的我执意赶去与乡亲们见面,那种急迫的心情就如同亲人久别盼重逢……我想,这,便是我与群众的感情,这,便是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的鱼水之情! 

  这份感情,难以割舍,延续至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找准廉政教育与群众文化的结合点,聘任民间文化能人担任“廉政文化宣传员”,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走基层,廉戏送清风”等活动,继续为群众搭建平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入阳信鼓书院等地多方调研,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即便是离开了,我仍想握紧这个“接力棒”,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传统民间艺术的繁荣复兴尽一份心、献一份力。

  投身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得到的远远胜于付出。2007年,我了解到洋湖乡一贫困家庭无力解决两个孩子大学学费的困境后,立即联系朋友为其捐助了3000元。如今, 10多年过去了,兄弟二人学业有成,每年都雷打不动地来看望我。正如一句话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会沉淀多少真情。”四年多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真正走到群众当中去,和群众去交心,亲眼看到他们的贫苦、亲耳听到他们的需求,亲身感受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时,那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才会自主地迸发出来,而有了这种动力和精神支撑,我们才会激情干事,才会在服务群众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011

  沈浩同志曾经说过,在农村的这六年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奉献、是付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人生的收获。的确,对于我而言,为群众办实事、服务群众的过程,同时也是向群众不断学习的过程。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忘年交”,那便是后高村76岁的老人高守海。2011年,在我的鼓励、帮助和支持下,高老师开始创办《顺口溜》小报,为了办好小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生生翻烂了两本词典,不管是农忙、还是生病,坚持创作,从未间断,如今他的小报已经出到100多期,覆盖到周边十几个村庄,真正成为了倡导新风气、弘扬正能量的“使者”。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坚持不放弃,从敬老院老人身上,我学到了知足感恩;从优秀贫困母亲身上,我学到了自强不息;从残疾儿童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乐观。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生活中发生不快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想到这些普通群众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我想,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地补上向群众学习这一课?是否应该好好地思索一下,我从群众身上汲取到了什么,我又能够为群众回报些什么? 

  永远不会忘记2011年11月23日离开洋湖的那一天,简单的送别仪式过后,我和几位同事马上就要赶赴新的工作岗位,但此时我的心中却有万般的不舍与牵挂,“我要去跟乡亲们告个别”,这个强烈的念头迸发出后,我顾不得收拾自己的行李,匆匆赶往乡敬老院。当我把调走的消息告诉老人们时,一位大娘顿时泪如泉涌,握着我的手说不出一句话,这份发自肺腑的依恋从此便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有一种遗憾,是乡亲们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为他们付出得还太少太少。怀着对群众的一颗感恩之心,也为了弥补心中的那份遗憾,每年我都会特意回去看看他们,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点什么。如今在机关大楼工作的我,虽然没有机会再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但我仍然利用身份优势,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代言,替他们呼吁。当看到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日渐改善,看到聋哑儿童的新校舍提上议事日程,看到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走上更大更广的舞台,看到自己所救助的患病产妇获得重生、白血病儿童露出笑容、贫困家庭享受低保、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得以实现,看到自己的建言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福祉时,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和政协委员,也许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平凡的、琐碎的、默默无闻的,但是只要心存百姓,干事就会有激情,只要心存百姓,辛苦也会有快乐,这种责任感与这份获得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被群众需要、受群众认可就是我最大的价值!(李丽)

  来源:阳信县委统战部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